《猶太人的思考技術》讀後心得(6/6):蠢問題雖然只會得到蠢答案,蠢答案卻能讓不蠢的人看到新問題
《猶太人的思考技術》心得第六篇,用煙囪的故事來總結吧!故事不是你想的那樣。
終於到最後總結了,作者用一個故事來解釋,以往我們聽到這個煙囪故事,只聽其一,而沒有聽到最後,很可惜。這裡我還會用學到的技巧來看這個蠢故事,而不是只是重新描述。看看故事吧!想想自身吧!你從煙囪出來,會洗臉嗎?
兩位從煙囪出來的人,到底誰會洗臉?
一位剛完成邏輯博士論文的年輕男子,求教於史都華拉比,希望研讀《塔木德經》;史都華拉比質疑對方是否已經可以研讀,而要求對方通過一次邏輯測試。
問題是這樣:「兩個人從煙囪爬下來,其中一個人臉上乾乾淨淨,而另一個人灰頭土臉,哪個人洗了臉?」
年輕人第一次回答:「灰頭土臉的人會洗臉」。這是因為年輕人看到對方灰頭土臉,所以直接認為他應該要去洗臉。很明顯地,這是顯而易見的顯而易見領域,洞悉了資訊而直接回應行動。
但是,拉比卻說:「錯了!那臉上乾淨的人洗了臉。」這是因為雙方都從對方的外在來評價自己的臉上狀況,才做反應。灰頭土臉的人看見對方臉上乾乾淨淨,心想自己臉上也是乾淨;臉上乾淨的人看見對方灰頭土臉,心想自己臉上一定很髒,於是那臉上乾淨的人洗了臉。
年輕人要求再試一次,拉比問了同樣的問題,這次年輕人回答剛剛正確的答案:「那臉上乾淨的人洗了臉。」
但是,拉比還是說:「錯了!兩個人都洗了臉。」因為剛剛那臉上乾淨的人洗了臉,被灰頭土臉的人看見了,所以灰頭土臉的人洗了臉。
年輕人要求再試一次,拉比問了同樣的問題,這次年輕人回答剛剛正確的答案:「兩個人都洗了臉。」
但是,拉比還是說:「錯了!兩個人都沒洗臉。」灰頭土臉的人還是一樣的想法,所以沒有洗臉;這次臉上乾淨的人看見對方臉那麼髒都沒有洗臉,所以他也不洗臉,因此兩個人都沒有洗臉。
年輕人要求再試一次,拉比問了同樣的問題,這次年輕人回答剛剛正確的答案:「兩個人都沒有洗臉。」
但是,拉比還是說:「錯了!這整個問題就是愚蠢的問題,如果你耗盡一生的時光,設法解答愚蠢的問題,你的一切答案也只能是些蠢答案。」從經驗來說,兩個人從同一座煙囪下來,怎麼可能其中一個人臉上乾乾淨淨,而另一人臉上灰頭土臉呢?不是蠢問題的話,是什麼呢?
都對!都錯!
作者說這是個蠢問題,可是卻藉由這個蠢問題來告訴我們隱而不見的隱而不見領域!什麼!沒有發現這個隱而不見的領域吧!
那麼這是個蠢問題嗎?
反過來!反過來!倒轉問題!(前面講過了!)
它什麼時候才會變成蠢問題!當你是蠢人的時候!
還記得前面進入果園被秘密迷惑的徒勞無功的賢者嗎?這裡找到了邏輯答案,可能成為哲學家(異教徒)!或者被邏輯迷惑而徒勞無功,因為問題本身根本不對,當我們以經驗為基礎,覺察到一個根本問題:「當你進入煙囪,你的臉會弄髒」,這時才覺察到自己沒有發覺到自己走進死路,是所謂的垃圾進垃圾出,純粹浪費時間。
以經驗為基礎,會將主張帶回更簡化的原始問題:「如果你進入煙囪,你的臉就會弄髒」這是理解所得到的概念。以此概念來檢視問題,所有有這樣經驗的人就會洗臉!這是承諾。會有這樣的發現,也可以說是反過來是從「何時會洗臉」來檢視時,發現了矛盾的蠢問題,而蠢問題只能得到蠢答案。
蠢問題雖然只會得到蠢答案!
好在!蠢答案卻能讓不蠢的人看到新問題!
所以呢?如果你發現我的心得中有很蠢的部分,你就看到新問題了。
以究竟的概念來檢視其他問題,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