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Jay Huang從「無記」看邏輯類型,發現我見與非我,要學會怎麼否定這篇引用三篇阿含經,從理解無記是在避免什麼邏輯偏誤開始,並且用部分否定與條件機率來解釋非我。講了幾個佛教術語:無記、我見、非我、五蘊、五取蘊、苦諦。也引用幾個現代觀點來理解:複合問題謬誤、乞求問題、後設認知、條件機率、經驗盲區、知識的詛咒、注意力轉向、心理投射、部分否定與全部否定…Aug 24Aug 24
SeeJay Huang正見為先導!正見為先導是真的。這篇要來解釋正見與怎麼運用,以及它與緣起法、邏輯的關係。同時也提到確認偏誤、哥德爾第二不完備定理。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開悟了,卻還不懂得這個道理,那你還沒有懂得反身性。繼續用這觀點看,可以見有身見。May 31May 31
SeeJay Huang無法記取歷史教訓的人必定會重蹈覆轍?有一句名言,最近看到有人分享,「無法記取歷史教訓的人必定會重蹈覆轍」。乍看之下很有道理,但是想找出這句話的邏輯是什麼時卻遭遇到了挫折,這個「必定」到底是「一定」還是「將會」、「則會」呢?這還與辛普森悖論,斷疑惑、無常觀、我見有關係。Mar 23Mar 23
SeeJay Huang緣起法是什麼?來洞察名句中「有無」與「生滅」的差異,談邏輯的「肯定前件」與「如是知、如是見」的形式了解緣起法是佛法的入門,它講述內心信念的知見與該信念的生滅過程,從正面肯定(順向)而讓苦集,從反面否定(逆向)而讓苦滅。在此篇將從緣起法的這名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來闡明其兩種複雜形式「先如實知『信念』;才得如實見該信念的『再生』」、「先如實無有『…Feb 17, 2023Feb 17, 2023
SeeJay Huang釐清金剛經誤解#7: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此句話出自金剛經,我們往往會將「法」想成人世間的一切,這樣會產生很大的誤解,這「一切」應該想成進入人腦的這個領域,也就是十二處,將「法」當成「心的對象」,觸而生六識、受、思、取等等。這篇從「若我P則Q」的矛盾現象來反推「若如來說一切法,則如來知道一切法。」Dec 29, 2022Dec 29, 2022
SeeJay Huang什麼是偏見?從「我看見所見」來說是:若「我看」則「見所見」。 這不只是「若P則Q」,還有大腦若「緣眼、色」,則「生眼識」。從偏見的角度來看,「若P則Q」有三種方式來產生出識:因為P、因為Q、或是因為事件本身。分別來猜想與臆測。Dec 11, 2022Dec 11, 2022
SeeJay Huang從順逆觀的差異,來看怎麼從正見與正思惟來隨觀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期望、個人看法或是感受所左右。這裡用集合與邏輯來看三集合。在這篇試著推論順觀與逆觀的方向差異,它分別導致苦集與苦滅的趨勢;並且再分成三個有順序的步驟來分解我們錯誤地與正確地觀看外部事實的方式;內心怎麼像「四念住」那樣分為「內與外」的;並且猜測「法次法向」的類似…Oct 17, 2022Oct 17, 2022
SeeJay Huang轉念的力量是改變「注意力範圍」:能從「我是在受苦」變成「我擁有苦受」在這裡將從「若P則Q」與「若Q則P」來看「轉念」,它其實只是改變原本「注意力目標」的「注意力範圍」。目標可能落在不同的集合範圍中,同一件事情,被不同人看見,就是在不同的注意力範圍。這個概念也可以套用到內心。Oct 14, 2022Oct 14, 2022
SeeJay Huang條件機率公式與你是怎麼被信念影響的這篇要來解釋條件機率怎麼說明信念、言語(想法)與行為之間的關係,並提出言語與行為之間的機率比率,比起個別的機率或是數量讓人更有感。也兼論沙特的存在先於本質,將上述三者分為存在與本質,來看我們應該從行為來建構信念,而不是被未經確認的信念所左右。Oct 2, 2022Oct 2, 2022
SeeJay Huang如果你愛我,就會為了我……貝葉斯牧師會怎麼說,渣男會怎麼做前陣子看《機率思考》講到「荼毒科學界數十年的醜聞」,有關於「統計上顯著性差異」,很好奇!應該有人類就有這個問題呀!但是怎麼不怎麼為人所知呢?(其實事後想想,這個問題就是「逆命題錯誤」呀!也是動機性推理。)Sep 15, 2022Sep 15, 2022